背靠本土需求,在华受阻但市值创新高——英伟达成长密码拆解
英伟达:中美出口受限仍能迎风前行的AI巨擘
自OpenAI于2022年11月30日首发ChatGPT以来,半导体龙头英伟达(Nvidia,NASDAQ: NVDA)股价已暴涨逾900%。截至2025年7月16日收盘,公司市值突破4.2万亿美元,跃居全球最值钱的企业。
尽管这一增长彰显其在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主导地位,英伟达仍面临一系列外部挑战,尤其是来自中美贸易与出口政策的新限制。本文将深度解析这些政策如何冲击其业务,并剖析英伟达在逆境中续写增长奇迹的“三大利器”。
一、出口限制冲击:华为市场缺口犹在,造成短期业务损失
4月9日,美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,直接影响英伟达对中国的GPU出货。这导致其截至4月27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中,因无法出售至中国的库存,账面冲销达45亿美元。
在该季度的441亿美元总营收中,中国市场贡献约55亿美元,若再包含被禁止出口的25亿美元产品,全年数据可能更高。
出口受限的后果不仅仅是营收偏低,更可能削弱全球AI基础架构使用**美国平台(如CUDA)**的趋势。英伟达CEO黄仁勋指出:“AI竞争不只是芯片之争,更是软件与平台生态之争”。当前限制,正制约了美国在全球计算基础架构中的地位延伸。
二、逆势增长:逆风市场中展现韧性
尽管对华出口受阻,英伟达的一季度营收仍实现69%的同比增长,达到441亿美元,展现出惊人的业绩韧性。
此背景下,公司股价自年初起上涨近30%,7月15日盘中触及172.40美元的52周高点,并带动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。
黄仁勋与美国政界维系良好关系:其曾多次访问白宫,并获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公开肯定,这为英伟达在贸易政策放松方面争取了战略时间窗口。
近期,公司宣布将在获得美国出口许可后,尽快恢复向华GPU出货,凸显其对出口恢复的积极预期。
三、基于多重护城河,英伟达的未来仍旧看涨
1. 稳健财务展望
公司发布的第二财季指引预计营收为450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的300亿美元大幅增长,彰显业务持续扩张基础。
2. 本土营收基石
中国虽目前处于政策收紧期,但美国本土市场依然是英伟达的主要支柱——Q1中美洲营收高达207亿美元。
3. 技术迭代领先未来
英伟达已启动下一代“Vera Rubin”架构(取代现有Blackwell),计划于2026年推出,目标是支撑超级计算与AI集群。大量机构、高性能运算(HPC)中心正在布局此类升级,其中传言Meta将在其全球数据中心部署100万颗以上的英伟达GPU。
行业预计AI市场规模将由2025年的2,440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1万亿美元,而英伟达作为技术底座,未来营收成长潜力持续可期。
此外,尽管中方恢复出货时间存在不确定性,英伟达仍因其CUDA平台生态闭环与行业领先技术储备,被视为全球AI基础设施的重心。
4. 估值相对合理
当前英伟达市盈率约55倍,虽较主流高,但仍低于竞争对手AMD的114倍,其估值更贴合合理水平。综合营收增长、技术演进及生态护城河,长期投资逻辑清晰。
✅ 总结:
中美政策冲击下的出口冻结,对英伟达构成短期摩擦,但其强大的在地需求、领先的技术路径及战略性政商关系,已构建一道坚实护城河。随着出口许可恢复与下一代产品线落地,英伟达完全有望继续领跑AI赛道。
对于长期持有者而言,当前的估值、成长性和生态优势仍提供了一条稳健上行的投资路径,是值得耐心持有的AI核心资产。